<menuitem id="kvf8t"></menuitem>

    <strike id="kvf8t"><label id="kvf8t"><var id="kvf8t"></var></label></strike>
    <ruby id="kvf8t"><del id="kvf8t"></del></ruby>

    <ruby id="kvf8t"></ruby>

    <noframes id="kvf8t"><option id="kvf8t"></option></noframes>

    訂閱

    多平臺閱讀

    微信訂閱

    雜志

    申請紙刊贈閱

    訂閱每日電郵

    移動應用

    專欄 - 紐約來信

    投資移民歸去來

    榮筱箐 2013年10月17日

    榮筱箐,財富中文網專欄作家,旅居紐約,曾為《紐約時報》、《南華早報》、《南方周末》等中外媒體撰稿。這個專欄來自作者在美的所思所感,不是浮光掠影,而是希望從思維方式上帶你了解美國。
    去年美國發出的7641張投資移民綠卡中有80%都落到了中國人的手上。但跨出國門后,起初為了子女教育而移民的這些巨富家庭多半要承受十年左右的兩地分居。

    ????在這個并不完美的世界上,有太多種令人扼腕的悲情,照理,富人的煩惱是其中最不值一提的。這種與饑餓、貧窮和生存底線無關的煩惱在旁人眼中大多不過是無病呻吟的自尋煩惱或“罰他吃肉”式的笑話,是過度豐盈慣出來的富貴病,只要多體察點人間疾苦就能不治而愈。但對于投資移民這個巨富群體,跨出國門后的煩惱卻折射出中國人面臨的一個普遍困境——面對選擇時的無所適從。

    ????中國迅速積累的財富和美國借債發展的經濟增長模式使美國投資移民項目成了富裕的中國人來美的直達快車,這種花50萬到100萬美金,投資到符合資格的開發項目中,為全家人換來綠卡的政策聽上去魅力無窮。投資移民大多都能在兩年之內拿到兩年期的臨時綠卡,相對于需要排隊等待七到八年的職業移民和動輒等待十幾年或幾十年的親屬移民來說算得上是神速。幾年后如果投資的項目運作良好,不僅可以收回本金,還可能小有盈利。正是這些實惠讓中國人近年來成了美國投資移民的主力,去年美國發出的7641張投資移民綠卡中有80%都落到了中國人的手上。

    ????中國投資移民口袋里拿出的錢給美國帶來的變化隨處可見,在紐約,布魯侖海軍基地舊址開發工程2009年底才開始從中國人手上集資,如今已經拿到了6000萬美金。時任工程總監的Andrew Kimball那年親赴中國向投資人游說,臨行前接受我的采訪時心里似乎還有些沒底。去年再見到Kimball時,他說:“我已經不用再去中國了,我們光接待主動找上門的中國人都忙不過來?!保↘imball已于今年夏季辭去總監一職。)

    ????美國人笑臉相迎送上綠卡已經足夠風光,“不差錢”的投資移民又不用像普通的新移民擠在地下室、一天打三份工,日子看上去逍遙自在令人艷羨。再加上中國人“有財不露白”的傳統,他們大都行事低調,很少對媒體敞開內心世界,他們的煩心事也就不大為外人所知。但從身邊的朋友們、朋友的朋友們的個例可以明顯看出,移民對家庭結構的沖擊是他們普遍的心結。

    ????去年年底發布的《中國國際移民報告(2012)No.1》指出,中國個人資產超過一億元的人中有27%已經移民,47%正在考慮,個人資產超過1000萬元的人中已經移民或正在考慮的占到近60%。其中很多人選擇“移民不移居”,拿著美國綠卡在中國住,而80%以上的人申請投資移民是為了子女的教育。

    ????這段簡單的統計文字投射到具體的家庭中其實是這樣一個無奈的故事:丈夫為了照顧生意會繼續留在中國,而妻子則住在美國照顧在這里上學的孩子。這樣兵分兩路的日子最少也要持續到孩子進入大學之后,一般是十年左右。十年可能發生很多事,分居兩國這種變化更可能是翻天覆地。

    ????一位朋友就是這樣一個帶著兒子住在美國的“單親媽媽”。很多年前第一次在美國見到她時,她的兒子剛讀初中。她滿口講的都是自己家在上海的大房子,自己做出口生意的能干的老公,紐約的生活質量如何比不上上海。這些年來每次聚會她都會一直念叨,兒子讀大學后自己就回國和老公團聚。三年前她的兒子終于進了大學,她卻沒有回國,至今仍然獨自一人住在紐約,上海、老公已經都不再提。朋友們不忍心逼問她原因,但也都猜了個八九不離十。

    ????不是每個暫時分離的家庭都會最終分崩離析,但對于一個家庭十年時間始終是一筆比百萬美金貴重得多的投資,來還是不來,回去還是留下,值還是不值就成了趕不走的問號,才下眉頭又上心頭,可能永遠都找不到正確答案。

    ????這似乎觸及到了“To be or not to be”這個人類的普遍困境,但與美國人比起來,中國人面臨選擇時似乎格外不知所措。我們想要的無非是利益最大化,但生活中的得失往往卻不能通過簡單的公式計算出來,深諳塞翁失馬傳統哲學的中國人對此再清楚不過。更重要的是如今在世的幾代中國人中,大多數是在資源和機會匱乏的環境下長大,選擇對我們來說是富起來以后才開始面對的新鮮事,我們一下子就愛上了撲面而來的自主權,卻還不太習慣把選擇之后的結果和責任一肩挑著,這或許也是隨著財富而來的琳瑯滿目的世界沒能給我們帶來想象中的快樂的一個原因。

    ????美國人剛好是相反,從選舉投票到在餐館點餐,人們在生活中的個個環節面對的至少都是兩個可能。萬圣節中前來摁門鈴的孩子就已經學會拋給你“Trick or Treat”的選擇,在紐約初中升高中時已經要按著自己的喜好順序報考九所志愿學校,買保險,不同的選項看得人頭暈眼花,買個洗發水也要在一排排同一品牌、不同顏色包裝、功能大同小異的產品中精挑細選。即使在真的沒有選擇的情況下,美國人也會在美式幽默中營造出選擇的氣氛,“Am I smart or am I smart?” 是人們在洋洋自得時慣用的句式。

    ????并不是經過了這樣的訓練在面臨選擇時就不會傷腦筋,但美國人對選擇的結果更能夠坦然接受,而不大會去捶胸頓足悔不當初。

    ????如果有一種神奇的時光機,可以讓我們退回曾經的岔路口去試試那條沒走過的路,也許我們會發現不同的選擇結果不過是殊途同歸??上н@種時光機只是幻想,對于正在猶豫搖擺中忍受煎熬的投資移民,或是正在任何一個節骨眼上舉棋不定心煩意亂的普通人,也許更現實的藥方是要記住,選擇的痛苦比起沒有選擇的痛苦已經是一種幸福了。(財富中文網)

    我來點評

      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中國煤業大遷徙

    500強情報中心

    財富專欄

    色视频在线观看无码|免费观看97干97爱97操|午夜s级女人优|日本a∨视频
    <menuitem id="kvf8t"></menuitem>

    <strike id="kvf8t"><label id="kvf8t"><var id="kvf8t"></var></label></strike>
    <ruby id="kvf8t"><del id="kvf8t"></del></ruby>

    <ruby id="kvf8t"></ruby>

    <noframes id="kvf8t"><option id="kvf8t"></option></noframes>